切换到宽版
  • 46阅读
  • 1回复

[猎奇]牛河梁上访坛庙|访古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59080
金币
46593
道行
32413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0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5-20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5-09) —
牛河梁遗址以其5000年前的坛庙冢一体的重大发现,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笔者曾在1998年去浮光掠影地看过一次,这次重来牛河梁“访古”,自是与往日不同,因为我的大学同学、曾长期担任辽宁省考古所所长的田立坤兄知道我此行后、专门从沈阳赶过来陪我考察,并介绍我与社科院考古所牛河梁考古队长贾笑冰认识。笑冰队长是晚我十年入学的吉大考古系学弟,近些年一直在牛河梁主持发掘,一些新的发现都是由他们完成的。有笑冰队长在旁讲解,我的认识就更为到位一些。
肇端于一个“笔筒”的重大发现
在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前辽宁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郭大顺负责建平县的普查工作。有人告诉他,附近马家沟的老乡家有一个“玉笔筒”。郭大顺很重视此信息,第二天就骑自行车赶到15公里外的马家沟,见到了那个“玉笔筒”。这玉笔筒正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一类——斜口筒形器。之后他按老乡提供的线索,在挖到玉器的名为牛河梁的山岗上发现了人骨。清理过后,证实这是一座石棺墓葬,且在墓主人头部左侧发现一件玉环。这是第一次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墓葬,那一天是1981年4月8日。这个地点后来编号为牛河梁第二地点,这座墓则编为第1号冢第1号墓。

牛河梁出土的斜口筒形器
郭大顺在北大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就是苏秉琦先生。1983年,苏先生在考察东山嘴等地之后,在随后召开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 考古专题座谈会上明确提示,要在喀左、凌源、建平三地交界处多做工作,会有更惊人的发现,并称这个交界地区是考古的“金三角”。会后,辽宁省考古所就在当年秋天正式发掘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2号积石冢
惊人的发现很快来到:第二地点又挖掘出一座墓葬,出土了两件玉雕龙和一件斜口筒形器。通过对墓葬群的进一步发掘,考古人员发现牛河梁的墓冢并不是中原史前文化那样的土坑墓,而是独特的积石冢,有石块砌筑的冢界,形状有方有圆,有双冢相叠相套,结构较为复杂。此外,在第二地点和第五地点的墓冢之间还发现了类似于祭坛的遗迹,积石是用一种红色的安山岩石并立砌筑,有如石栅,立石共有三圈,由外向内层层高起,所用的石块也逐层变小。

牛河梁的祭坛
接下来的发现是女神庙的出土。在距二号地点西北约1公里的牛河梁中心部位,一个由主室、左右侧室、北室、南三室联为一体的多室布局遗址被清理出来。因遗址表面散落着壁画和彩陶片,又在西侧室、主室、北室、南单室发现了猛禽、猛兽和人形的泥塑残件,故可以确认这是一处供奉偶像的“神居之所”

牛河梁出土的彩陶罐
更惊人的发现还在后面。11月2日上午,在对主室西侧的挖掘中,一个仰面朝天、双目圆睁的完整人头塑像重见天日。发掘者认为,“她”就是几千年前红山人的女祖,也是当初这片土地上祭祀的对象。
在此后的发掘和研究中,牛河梁第2地点3号冢被确认为祭坛,而且规模更大、结构更标准,从而确认了牛河梁遗址“坛庙冢”祭祀建筑的组合,亦由此确认了牛河梁遗址在红山文化的中心地位
牛河梁的坛庙冢遗迹
牛河梁遗址范围达5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已发现十几处遗址,其中的重点遗迹是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金字塔。这些遗址中,第1地点、猪首山和第13地点形成牛河梁遗址的中轴线,其他遗址均围绕这条中轴线分布。

女神庙遗址 图源:牛河梁遗址发掘报告
女神庙遗址海拔631.1米,平面呈窄长形状,主体部分为七室相连的布局。主体建筑在北侧,由一主室和若干侧室、前后室组成;附属建筑在南侧,为单室建筑。庙的顶盖和墙体采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表面压光或施用彩绘,彩绘为赭红色相间、黄白色交错的三角几何纹、勾连纹图案。
这座女神庙已形成有中心、多单元、有变化的殿堂雏形,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史前神殿遗址,庙内出土了被誉为“中华民族共祖”的女神头像。在近两年的发掘中,在女神庙的北侧又发现了石筑的斜坡状通道,通道两侧设有八字形导水墙和分水管道。而在女神庙的南侧,则发现了以石块和夯土混筑的大型遗迹,发掘者怀疑是一处最高等级的积石冢。这样,女神庙就不只是一个单体的建筑,而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女神庙北侧的建筑遗迹与排水设施
在女神庙所处的山台的北侧,另有一处大面积红烧土堆积,曾发掘出土泥塑人像残件、陶器、各类建筑构件等,堆积性质与女神庙类似,发掘者怀疑此处即所谓的“上庙”。
发现祭坛和积石冢的第2地点位于牛河梁山梁南段山岗上,距女神庙遗址所在地1050米,海拔约625米。其总体范围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共占地5850平方米,由六个单元组成。3号为圆形祭坛,在祭坛西侧为1、2号冢,东侧为4、5号冢,北侧是6号冢,从而构成“五冢一坛”的形式。
积石冢内有多座墓葬,各墓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各不相同,规格已有高低之分。1号冢的4号墓出土一青一白两件玉猪龙,又出土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玉斜口筒形器。1号冢21号墓是红山文化单个墓葬随葬玉器最多的墓葬,共随葬20件玉器。2号冢1号墓是第二地点的中心大墓,规格最高,四周砌筑石墙,内部四面砌有石阶,墓葬深造于基岩,石棺宽大且齐整,表明了墓主的地位,不过遗憾的是,这座中心大墓只发现少量人骨。积石冢周围往往放置着陶质的筒形器,这种陶筒形器是当时极具特色的一种陶祭器,上无盖、下无底,将它们摆放在冢界周围,应是有着宗教祭祀作用。

牛河梁的五冢一坛组合 图源:牛河梁遗址发掘报告
金字塔遗址所在的第十三地点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境内,距女神庙4公里,是牛河梁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海拔高度564.8米。整个建筑为圆丘形,中央部分为夯土,外围以石包砌。中央土丘直径40米。从山岗基岩面到现存土丘顶,残高约7米,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当初发现这座“金字塔”时,上面到处散布着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之”字纹彩陶片以及冶铜坩埚片,每一坩埚约有1尺多高,口径约30厘米。这一金字塔的发现无疑是牛河梁遗址群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从所处位置和建筑规模看,它应是与女神庙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心建筑。
女神像、玉器及其他
牛河梁的发掘,出土了许多极具价值的文物,包括各种雕像、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其中最具震撼意义的,是女神像和多彩的玉器。

牛河梁出土的女神头像 图源:牛河梁遗址发掘报告
牛河梁出土的人物雕像,以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最为珍贵。她面部为朱红色,两颧突起,圆额头,扁鼻梁,尖下巴,与现代华北人的脸型接近。女神的眼珠用两个碧绿的圆玉球镶嵌而成,据说在出土时,口内还残留有用贝壳制作的牙齿的痕迹。和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泥塑女性雕像残块。值得注意的是,女神庙之外,牛河梁遗址第5地点出土的陶塑人像,衣服下过膝盖、脚下穿有短靴,证实红山先民已经具备制作衣物的能力。
此外,女神庙还出有若干动物塑像残块,能够辨识出来的包括熊和鹰两种。
牛河梁出土的玉器
牛河梁遗址的玉器主要出自墓葬。玉器一般放置在死者的头下、胸前和身边,种类有作为原始宗教信仰之物的玉猪龙,还有双联、三联玉壁和勾云形王佩、扁圆形玉环、圆柱形玉筒,以及作为艺术品的玉鸟、玉鸽、玉龟、玉鱼、玉兽等,工艺精美,造型别具风格。

牛河梁出土的玉鸟
牛河梁的特殊意义
关于这个,还是引用苏秉琦先生的话吧:“牛河梁遗址坛、庙、冢群的发现,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她的社会发展阶段已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女神的想象复原
发挥一下,牛河梁遗址与普通的居住或城堡类遗址不同,其坛、庙、冢等礼仪性建筑是独特的。牛河梁的建筑是先民法天礼地、尊崇自然观念的集中体现。出土遗物中的女性塑像、玉猪龙、勾云形玉牌、斜口筒形器等一大批具有浓郁宗教文化色彩的“神器”,则是为这处大型祭祀遗址注入了活的灵魂。用成组玉器随葬的中心大墓的墓主人,应是兼具宗教领袖和部落首长双重身份,或为巫觋一类的专司祭祀的神职人员。研究者相信,牛河梁祭祀遗址不但开启了后世封建帝王祭祀天地祖宗的传统,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现在牛河梁已经建起规模宏大的博物馆,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尤应提到的是,博物馆开辟了专门的苏秉琦先生纪念馆,全面介绍了苏秉琦先生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苏公对牛河梁和红山文化极为重视,多次亲临考察,他有关遗址性质、红山文化的社会与宗教情况的研究,为相关学术问题的厘定指明了方向。徜徉馆内,我见到了苏公的遗物和不少师友的照片,顿生人世沧桑之感。

[ 此帖被天人地在2024-05-09 11:19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5-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54419
金币
557522
道行
1939
原创
1659
奖券
1572
斑龄
22
道券
38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9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5-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09
牛河梁遗址的坛庙冢布局是该遗址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所谓的“访古”,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这些古代遗迹的探访和研究。

访古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女神庙、祭坛以及周围的积石冢群。女神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它的存在证明了早在5000年前,这一区域就存在着复杂的宗教信仰体系。庙内出土的壁画、彩陶片以及雕塑残件,都为研究当时的宗教仪式和艺术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祭坛则是一个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圆形平台,被认为是红山文化先民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祭坛的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的宗教崇拜和天文知识。

积石冢则是红山文化墓葬的一种形式,由大量石头堆砌而成,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这些墓葬往往规模较大,可能是红山文化贵族或领袖的墓地。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丰富的随葬品,包括精美的玉器、彩陶和其他工艺品,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和丧葬习俗。

通过对牛河梁坛庙冢的访古,我们可以了解到红山文化的先民们有着发达的宗教信仰、严谨的社会结构和高度的工艺技术。这些发现不仅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牛河梁遗址位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是红山文化晚期的重要遗址之一,距今约5000-5500年。该遗址的发现始于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当时普查负责人郭大顺根据当地老乡家中发现的一个“玉笔筒”(实为红山文化斜口筒形器)的线索,寻找到这个遗址,并在此进行了系列考古发掘。

1981年4月8日,郭大顺在牛河梁的一个山岗上发现了一座墓葬,这是红山文化的墓葬形式首次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墓主人头部左侧放置的一件玉环成为关键的发现。随后,更多墓葬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遗迹被陆续发现。

1983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考察了东山嘴等地后,提示考古工作者应在喀左、凌源、建平三地交界处进行更多工作,预期会有惊人发现。苏先生将这一地区称为考古的“金三角”。在他的指引下,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对牛河梁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

在后续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不同于中原史前文化的墓葬形式——积石冢,以及复杂的坛庙冢布局。坛指祭坛,庙指女神庙,冢则是墓地。这些发现显示了红山文化社会的复杂性和高度组织性,暗示了可能存在早期国家形态。

特别是女神庙的出土,它是由多个相连的房间组成,内部发现了壁画、彩陶片以及猛禽、猛兽和人形的泥塑残件,表明这是一处用于宗教祭祀的场所。女神庙的发现进一步巩固了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宗教或政治中心的地位。

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不仅对于红山文化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也提供了新的视角。坛庙冢的布局反映出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宗教和政治权力集中,以及社会分层和等级制度。这些发现支持了“多元一体”等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即中华文明的形成是多地区、多文化融合的结果。

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进行,牛河梁遗址群的丰富内涵不断被揭示,其保护和研究也在同步进行。考古学者通过这些遗迹和遗物的研究,正在逐步揭开史前社会的神秘面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远古时代人类活动和文明发展的窗口。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5-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