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2阅读
  • 0回复

[水浒]《水浒传》中很少有人用剑当武器,是什么原因?【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db460728710

UID: 1615569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38940
金币
45353
道行
6001
原创
84
奖券
3068
斑龄
0
道券
13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02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4-06-03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4-02-17) —
  元末清初年间,施耐庵用白话文,讲述了北宋末年108名英雄好汉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而北宋时期,作为我国冷热兵器交替的重要节点,武器装备已经获得了全面发展。

  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却鲜少见到被誉为百仞之君剑的影子,更是不常有人用剑做武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还要从施耐庵这个人说起。他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小县城,其父亲是渔民,以泛舟打鱼为生,母亲卞氏则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一家三口虽日子过的不算富裕,却也从未让他在学业上受一点委屈。

  因此,自小施耐庵便饱读诗书,更是常常随父亲泛舟湖上,听到了很多行侠仗义的故事。所以,已经成年后的他,不仅满腹经纶,更是有着一颗忠肝义胆的仗义之心。

  一次,施耐庵在家附近的一座茶山上游玩,却看到了几名恶霸在抢夺农户的茶,十分看不过的他,便将其痛骂了一顿。可谁曾想,这些恶霸伺机报复,更是找了一帮打手想要教训他一顿。

  但施耐庵也不是吃素的,赤手空拳的便将恶霸手中的铁棒夺了过来,一棒一人,把他们打的四处逃窜。不仅如此,驱散无赖、帮扶弱小这种行侠仗义的事情,他也做了不少。

  或许正是这份热血情怀,让他借着手中的笔,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可如此仗义之人,却偏偏很少在书中提及剑这种武器,这究竟是为何?
从兵器中窥探人物性格

  众所周知,这本书描写的是英雄传奇故事,而在塑造英雄形象的过程中,却又需要遵循历史。所以出现在书中,北宋年间的英雄好汉们,他们所持的兵器不仅要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况,还和自身的性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

  例如书中的李逵,位于梁山好汉第二十二位,他出身微寒,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因此养成了鲁莽暴戾的性格。虽然也曾被赞叹“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却也常好心办坏事。因此,他所使用的兵器,便是不居于技法的板斧。

  这把板斧随他劫法场、三打祝家庄、将贺云砍下马,可见这把板斧让他可以任意挥洒,快意恩仇。

  而另一位将斧子用的游刃有余的则是索超,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九,使用的是一把长斧,名为金蘸斧。

  作为马背上的好儿郎,和李逵不同的是他从小便锦衣玉食,因此虽也性情急躁,却有着油然而生的天生贵气。而这把长斧子,更是陪他在战斗中打前站,做先锋,妥妥的神侯天降的样子。

  而作为书中出彩的人物张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性格淡然,却也有仇必报,从不轻易挑起争端。

  因此,他所用的兵器竟然只是石头,更有着“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的美称。他仅是用手中的石头,便一连打败了十五名梁山好汉,更是让他们恼羞成怒,却又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在《水浒传》中出现的矛、锤、弓、弩等兵器多达三十多种,而每一种兵器又被细化成不同种类。例如“刀”这种兵器,就细化分为了将近二十种,大杆刀、八环刀、腰刀、火刀等等。他们无一不映射着书中不同人物,看似相同却实则不同的形象。

时代背景下的“刀光剑影”
  而这之中,所有兵器的出现,都无不令人感叹兵器的多样性。但深入研究后却发现,这些英雄好汉中,唯独对的使用者是少之又少。也仅仅是在提到了宋江和公孙胜这些权谋之士时,才见到过几次剑的影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北宋作为中国兵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是冷兵器和火器共存的时期。这个时期,北宋士兵们所使用的兵器,也开始呈现着多样化的发展。

  而在王朝重视和大规模生产兵器的背景下,曾经以剑为主导的战场,开始逐渐落了下风。弓、刀的批量化生产,则成为北宋人民的挚爱。

  在历史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公元987年的一天,米信率领部队讨伐幽州,在途径新城的时候,顺便将契丹族一举拿下。气不过的契丹族在稍作调整后,便领着大部队前来报仇。

  但是,米信却没有动用王师大军,仅率领三百名先锋战士,便将契丹来犯者包围了,更是用弓射杀了契丹多名士兵。

  第二日清晨,米信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而是率领骑兵手持砍刀,在马背上大杀四方,以此击退了想要复仇的契丹人。可见,当时北宋人对弓和刀的使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仅如此,火药的发明,也让霹雳火球和火炮,成为了北宋时期重要的作战武器。反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使用的剑,却在北宋的战场上逐渐被取代,更是沦为了娱乐表演的道具。

  其中在唐顺之的《武编》中,就对这一情况有过描述。宋太宗曾选了百人组成表演组,更是命专人教他们舞剑,以方便在宴大臣的时候,让其在殿中表演。

  由此可见,和刀枪棍棒相比,剑这种作为以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武器,很难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发挥效果,不受待见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许这也是施耐庵为何在撰写《水浒传》的时候,很少描写剑这种兵器的原因。

结语
  《水浒传》作为中国小说创作之典范,不仅因为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其中涉及的人物,更反应了当下社会的人生百态。

  单从书中对兵器的描绘,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可见作者之用心。所以,还等什么?赶紧拿起这本书,在去体味下那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吧!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2-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喜欢到处游觅寻觅乳香玉香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