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3阅读
  • 1回复

[四大原创专栏]《三国演义》颠倒黑白的传统:从鲁肃和张昭的派性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UID: 2090937

 

发帖
801
金币
221
道行
355
原创
342
奖券
151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8-06-29
最后登录: 2024-06-0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03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3-08-06) —
作为小说,虽然《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宋元明平话的合订本而且合订者大概率不是罗贯中(很多学者认为是蒋大器),但其故事情节还是足够精彩的,甚至堪称伟大。

但是,《三国演义》故事精彩的代价是严重违背事实,张冠李戴和颠倒黑白比比皆是。

张冠李戴的例子很多,比如《草船借箭》跟诸葛亮毫无关系,是孙权的冠被诸葛亮戴。

颠倒黑白的例子更多,因为民间平话的一贯趋势是尊刘贬曹,那么颠倒黑白就是必须的。

不过,这里的例子来自第三方东吴,那么动机显然不是尊刘贬曹,而更有可能是平话艺人和合订本作者为了编故事而进行的随意发挥。

这个例子就是,在历史上,鲁肃才是投降派,张昭才是主战派。《三国演义》则100%地颠倒了黑白。

据正史《魏书》等记载,曹操打来时,鲁肃劝孙权投降曹操,孙权大怒,要杀鲁肃,鲁肃见命都要没了就赶忙转向说,要是您不想投降,那就和刘备联合吧。于是孙权派鲁肃去找刘备。这段故事在《三国志*鲁肃传》里没有,显然是陈寿使用春秋笔法的“削”,替传主删除了。

这段记载,后人有人说鲁肃不是真劝降,而是试探和激将法,这纯粹是先入为主的附会。因为鲁肃和孙权不是初次见面而是彼此很了解不需要试探,鲁肃也深知孙权的抗战主张不需要激将。事实上连诸葛亮激将周瑜都是假的小说笔法,鲁肃就更不可能激将孙权了。

同样根据各种正史,张昭不仅从来没参加过劝降,而且被孙权派到前线指挥攻打当涂独当一面,孙权可能傻到派投降派去打这么重要的仗吗?

关于鲁肃是投降派而张昭是主战派,还有一个更有力更集中的证据,就是著名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此事发生于赤壁之后4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孙权,要求孙权杀掉张昭和刘备,这样他就罢兵而且给孙权荣华富贵。书的原文是:内取子布,外击刘备。黑名单上就2个人:张昭和刘备。刘备此时已经是曹操死敌,上榜自不必说。周瑜此时已死,所以也不在黑名单上。此时鲁肃和张昭都还活着,黑名单上有张昭而无鲁肃,这不是说明曹操很明白谁是主战派谁是投降派的最好证据吗?


那么,如此颠倒黑白是《三国演义》为了写小说编故事而发明的吗?其实也不完全是。也就是说,颠倒黑白其实是一个传统,而评话艺人和合订本编者并不是这个传统的发明人。


评话艺人编故事,其实倒未必完全无中生有,而是有所依据,这比合订本编者还要更规矩一些。什么依据呢?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为两司马之二的司马光,继承了两司马之一的司马迁的文学化历史的风格,喜欢故事的生动胜于历史的严谨。


但司马光也不是始作俑者,就是说颠倒黑白的故事也不是司马光编的,而是司马光选的,选的是《江表传》的故事。《江表传》可能有人不知道,它是西晋人虞溥写的。虞溥不是小说家或评话艺人,所以故事也不是他自己编的,而是他收集的民间故事。


那么,是不是虞溥就是这个颠倒黑白传统的创始人呢?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但之前也不是全无痕迹。事实上,任何历史都是人写的,都会有故意或无意的颠倒黑白。在虞溥之前,最早在《三国志》中就有彼此矛盾或不符史实的记述,比如《鲁肃传》里一些明显在时间上不可能的故事。
[ 此帖被空气动力学在2023-08-03 19:39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821zhy

UID: 1860635

发帖
3812
金币
83
道行
715
原创
1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1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单反相机
摄影级
中级
在线时间: 29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29
最后登录: 2024-06-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1-01
作为小说,虽然《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宋元明平话的合订本而且合订者大概率不是罗贯中(很多学者认为是蒋大器),但其故事情节还是足够精彩的,甚至堪称伟大。
1条评分金币-20
zhdf 金币 -20 请勿复制他人回复! 2023-11-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