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3阅读
  • 0回复

[疾病治疗]困扰40年的躯体症状,居然是心理因素作祟[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89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01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3-06-08) —

程女士今年68岁,40年前开始被头涨、喉咙不适、心悸、双手颤抖、肢体麻木等症状困扰,还有一个严重困扰是失眠多梦,做梦常常像看美国大片似的,紧张害怕,苦不堪言。这期间,她看过神经内科、妇产科、心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等专科甚至心理科,都没明确诊断,症状始终时好时坏,发病的时候更多的是靠自己的毅力硬挺着。

来到我门诊时,我对程女士说:“生活中会有许多不顺心的事,如果这些不顺心的事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慢慢累加就会得心理疾病,而这些心理疾病可能不是情绪表现为主,而是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随后,让她做了量表,被识别出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以叫躯体症状障碍)。经针对性治疗,困扰患者的那些症状得以基本消除,重获健康。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疾病已经逐渐从传染病时代到躯体疾病时代,再到如今跨入到了精神心理疾病时代,人类疾病病谱又一次出现重大转折,但问题是我们的医学认知和方式有没有改变?是不是能够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

答案也许并不让人满意。研究数据表明,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1/3罹患心理疾病,但识别率只有20%左右,治疗率更是低到10%以下,尤其是像本例中轻型的心理疾病患者,他们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心理情绪表现不明显,加上或多或少伴有的躯体疾病,使他们的心理疾病更容易被漏诊误治。

这些就诊于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的患者,多对心理疾病存在病耻感,往往拒绝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何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里,识别并说服患者认识和接受心理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诊断,目前心理疾病还没有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而心理量表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协助检查和诊断的方法。

相关量表国内的有《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心身症状量表》《躯体症状分类量表》及《躯体形式障碍量表》;国外的有《SCL-90》《PHQ-15》等。这些量表不仅能很好地帮助那些缺乏心理学背景的综合医院非心理专科医生识别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也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药物、观察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让患者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情况,接受心理疾病的诊断,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在我的门诊,患者在候诊时都要做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GAD7及PHQ9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就诊时再通过问诊及查看患者以前的检查和病史,就可以识别出患者的症状究竟是躯体器质性疾病引起还是心理疾病所致,然后根据量表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再用量表观察治疗效果,这样患者的病就能得到较好的诊治。

(作者毛家亮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东院周四上午特需门诊、下午专家门诊,南院周二下午专家门诊)

1条评分金币+16
砂锅吊子 金币 +16 - 2023-06-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