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0阅读
  • 0回复

[药物知识]血压稳定2个月了,降压药需要减量吗,什么时候可以停呢?[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3945
金币
949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6839
斑龄
184
道券
100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834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06-0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1-03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01-07) —

有些人认为血压降低了,降压药就应该减量或是停服。但实际上,这个因果关系弄反了。他们的高血压正是因为服用了药物,才会降到正常。而不是因为血压正常了,就要停服药物。

一、正确地认识原发性高血压
很多人把高血压看作是一种病,认为只要是“病”,就可以治好。但实际上,高血压不是病,它只是一种症状。除了5%的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查出甲亢、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醛固酮增多等疾病之外,有95%的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具体的病因。
我们现在只是知道,衰老、遗传、肥胖、酗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因素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但对真正能造成血压升高的机制并不了解。对这些诱发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成功预防或是延缓高血压的发生。但对于已经发生的高血压,并没有根治的方法。

二、对高血压的治疗是“控制症状”
我们现在有很多种降压药,这些降压药通过各种机理,可以产生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正如华子先前所说,高血压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症状。所以降压药的本质,就是在“控制症状”,而不是治病。
有人可能会奇怪,这不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与我们所信奉的“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不符啊,会有用吗?对于这个疑问,华子的回答是,保证非常有用!因为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获益,来自于降低血压的本身。

这个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不是身体器官损伤了而引发的高血压,而是过高的血压会伤害到身体器官。华子曾经见过患病时间最长的患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他30多岁就查出了高血压。但他一直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现在70多岁了,身体仍然没什么大问题。
但在医院里,那些没有认真控制血压,而导致心、脑、肾出现问题的人更多。因为高血压是非常隐匿的疾病,在病情进展的时候不会给你任何感觉,但对器官的伤害是逐渐累积的。人体器官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当全部的代偿能力耗光之后,就会出现症状。但是当出现症状而去医院的时候,已经发生的伤害往往不能逆转,再去控制血压已经晚了。

三、降压药在什么时候可以减量或是停服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服用降压药,可以保护身体不受高血压的伤害。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保持规律服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发生下面的情况时,才可以考虑减量或是停药。
1、经过改善健康生活方式,血压降至正常。一些血压升高幅度不大的人(通常在160/100mmHg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节,增加运动,保持规律作息,解除心理压力等措施之后,血压可以降至正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减少药量,或是停药。

2、继发性的高血压,在病因得到控制之后,血压降至正常。比如前文所说的甲亢、肾动脉狭窄等疾病,经过治疗,控制疾病之后,升高的血压会降至正常,此时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停服降压药物。
3、由于其他疾病或是不明原因,导致了低血压。比如发生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栓塞等疾病,会造成心脏输出量下降,导致血压降低。也有部分人会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降低。这些情况发生时,就需要停服降压药物了。

总结一下,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有了降压药物的“因”,才会产生血压降至正常的“果”。擅自减量或是停用降压药物,会使血压复升,对身体造成伤害。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当血压降至正常时,需要继续保持规律服药而不能停服。如果发生了血压偏低,需要让医生判断,是否应该减少药量或是停药。
1条评分金币+18
砂锅吊子 金币 +18 - 2021-01-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